常州酌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九章  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造性

一、內容提要

問題解決、創(chuàng)造性及其培養(yǎng)

二、大綱要求

1.識記問題、問題解決、功能固著、創(chuàng)造性、發(fā)散思維等基本概念。

2.理解創(chuàng)造性的基本特征。

3.結合實例分析培養(yǎng)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有效措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措施。

三、重點難點提示

重點:影響問題解決及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的主要因素

難點: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措施。

第一節(jié)  問題解決概述

一、問題解決的含義

    (一)問題

    問題:給定信息要達到的目標之間有某些障礙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任何問題都含有三個基本的成分:

一是給定的條件,這是一組已知的關于問題的條件的描述,即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

二是要達到的目標,即問題要求的答案或目標狀態(tài)。

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礙。

研究者傾向于將問題分為兩類:有結構的問題或界定清晰的問題與無結構的問題或界定含糊的問題。

    1.有結構問題

    已知條件和要達到的目標都非常明確,個體按一定的思維方式即可獲得答案的問題。

    2.無結構的問題

已知條件與要達到的目標都比較含糊,問題情境不明確、各種影響因素不確定,不易找出解答線索的問題。

(二)問題解決

    問題解決是指個人應用一系列的認知操作,從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到達目標狀態(tài)的過程。問題解決有下面幾個基本特點。

    1.目的性

問題解決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它總是要達到某個特定的目標狀態(tài)。

2.認知性

    問題解決是通過內在的心理加工實現(xiàn)的,自動化的操作如走路、穿衣等雖然也有一定的目的性,但不能稱之為問題解決。

    3.序列性

    問題解決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動,即認知操作,如分析、聯(lián)想、比較、推論等。僅僅是簡單的記憶提取等單一的認知活動,都不能稱之為問題解決。

與問題類型相對應,問題解決也有兩種類型:

一是常規(guī)性問題解決'使用常規(guī)方法來解決有結構的、有固定答案的問題;

二是創(chuàng)造性問題解決,綜合應用各種方法或通過發(fā)展新方法、新程序等來解決無結構的、無固定答案的問題。

★例,簡答(甘肅 2009年)

簡述問題解決的基本特點。

★例,名詞解釋(浙江  2008年)

問題解決:

二、問題解決的過程

    綜合有關研究,可以將問題解決的過程分為發(fā)現(xiàn)問題、理解問題、提出假設和檢驗假設四個階段。

    (一)發(fā)現(xiàn)問題

從完整的問題解決過程來看,發(fā)現(xiàn)問題是其首要環(huán)節(jié)。

    (二)理解問題

理解問題就是把握問題的性質和關鍵信息,摒棄無關因素,并在頭腦中形成有關問題的初步印象,即形成問題的表征。

認知心理學將理解問題看做是在頭腦中形成問題空間的過程,問題空間是個體對一個問題所達到的全部認識狀態(tài),包括問題的起始狀態(tài)、目標狀態(tài)以及由前者過渡到后者的各中間狀態(tài)和有關的操作。

(三)提出假設

提出假設就是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與方案,選擇恰當?shù)慕鉀Q問題的操作步驟。

常用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算法式和啟發(fā)式。

算法式即把解決問題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舉出來,逐一嘗試。此種方式雖然可以保證解決問題,但效率不高。

啟發(fā)式即依據(jù)經(jīng)驗或直覺選擇解法。它可以迅速地解決問題,但不排除失敗的可能。

(四)檢驗假設

檢驗假設就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確定假設是否合乎實際、是否 符合科學原理。檢驗假設的方法有兩種:

一是直接檢驗,即通過實踐來檢驗,通過問題解決的結果來檢驗。如果假設在付諸實施之后獲得了預期的結果,則假設就是正確的;否則,它就是不正確的。

二是間接檢驗,即通過推論來淘汰錯誤的假設,保留并選擇合理的、最佳的假設。當然,間接檢驗的結果是否正確,最終還要由直接檢驗來證明。

三、影響問題解決的主要因素

    (一)問題的特征

    實際教學與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解決抽象而不帶具體情節(jié)的問題時比較容易,解決具體而接近實際的問題時比較困難。解決不需通過實際操作的“文字題”時比較容易,解決需要實際操作的。實際題”時比較困難。

    (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與問題解決有關的經(jīng)驗越多,解決該問題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三)定勢與功能同著

    功能固著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定勢,即從物體的正常功能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的定勢。

除了上述因素外,個體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情緒狀態(tài)、認知風格和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性也制約著問題解決的方向和效果。

★例,簡答(甘肅 2008年)

影響問題解決的因素有哪些?

★例,單選(湖北 2009年)

學生在解決一個問題之后,以后遇到同樣類型的問題還會采取先前的思維模式去解題,這種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b

a.原型啟發(fā)

b.定勢

c.遷移作用

d.功能固著

★例,單選(浙江 2008年)

由先前影響所造成的比較固定而往往不被意識到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tài),叫做(b )

a.功能固著

b.定勢

c.習慣

d.認知風格

四、提高問題解決能力的教學

    (一)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數(shù)量與質量

    1.幫助學生牢固地記憶知識

    2.提供多種變式,促進知識的概括

    3.重視知識間的聯(lián)系,建立網(wǎng)絡化結構

   (二)教授與訓練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1.結合具體學科,教授思維方法

    2.外化思路,進行顯性教學

(三)提供多種練習的機會

   (四)培養(yǎng)思考問題的習慣

    1.鼓勵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

    2.鼓勵學生多角度提出假設

    3.鼓勵自我評價與反思

★例,簡答(山東2005年)

聯(lián)系實際談談加強知識的學習,對培養(yǎng)解決問題能力的意義。

额敏县| 扎鲁特旗| 肇庆市| 宣恩县| 博野县| 忻州市| 沁水县| 安岳县| 大竹县| 盐津县| 闽清县| 浦东新区| 绩溪县| 达拉特旗| 黄骅市| 晴隆县| 宜兰县| 富平县| 池州市| 滦南县| 新乡市| 视频| 吴桥县| 尉氏县| 郧西县| 潼关县| 金堂县| 沅江市| 朝阳区| 乐安县| 城口县| 九龙坡区| 象山县| 柳林县| 本溪市| 梁山县| 山西省| 德化县| 江北区| 安宁市|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