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酌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歷類 >> 中考 >> 模擬試題 >> 正文

2016年中考語文模擬試題及答案(1)

發(fā)表時間:2016/4/12 15:43:50 來源:互聯網 點擊關注微信:關注中大網校微信

(三)海洋是未來的糧倉

①人口劇增,資源短缺,這是當今人類面臨的最嚴重的環(huán)境問題之一。顯然,能否妥善地解決這一問題,直接關系到人類未來的生死存亡。

②資源短缺的表現之一,是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生產的增長趕不上人口的增長。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許多人紛紛發(fā)出警告:地球將無法養(yǎng)活超過100億的人口。然而,一些樂觀的人士反對這種危言聳聽的說法。他們認為,雖然陸地上可耕地的開發(fā)已近極限,但地球還有廣闊的海洋可供開發(fā),大海完全有可能成為人類未來的糧倉。

③當然,海洋所能提供給我們的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糧食——大米、小麥和玉米等,而是廣義的糧食——其他的能夠滿足人類營養(yǎng)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學家指出:僅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每年的生長量就已相當于目前世界小麥年產量的15倍。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可以為人類提供足夠的蛋白質。

④其實,把藻類作為食品,我們并不陌生。僅以我國沿海來說,人們比較熟悉的可食用藻類就有:褐藻類的海帶、裙帶菜、羊棲菜、馬尾藻;紅藻類的紫菜、鷓鴣菜、石花菜;綠藻類的石莼、滸苔等。它們在人工的精心養(yǎng)殖下,產量正在不斷翻新。其中僅海帶一種,目前年產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狀態(tài)提高了2000多倍,可見增產潛力是多么巨大!在國外,人們還培育出一種藻類新品種,據說在1公頃水面上生產的這種藻類,經加工可獲得20噸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這相當于陸地上耕種40公頃土地生產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類營養(yǎng)物。

⑤除海藻類,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有人做過計算,在不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們捕撈出來,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

⑥至于海洋中眾多的魚蝦,則更是人們熟悉的食物。盡管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但我們還可以開辟遠洋漁場,發(fā)展深海漁業(yè)。例如南極的磷蝦,每年的產量可高達50億噸,我們只要捕獲其中的1億—1.5億噸,就比當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魚量多出1倍以上。何況,在深海和遠洋中還有許許多多尚未被我們充分開發(fā)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潛力是不言而喻的。

⑦綜上所述,說大海是人類未來的糧倉,一點也不夸張。

21、第②自然段劃線句子中的“這樣”指代什么?這句話在本段起何作用?( 4分)

22、下面句子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什么?在完全不改變原意的情況下,還可以改成哪種書面形式表示?( 4分)

有人做過計算,在不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前提下

23、第④自然段使用了分類別等多種說明方法來準確說明事物的特征。其中有一個句子使用了三種說明方法,這個句子是哪一句? 其作用是什么?( 3分)

24、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 2分)

A、文章的④—⑥自然段,具體地說明了未來糧倉的糧食——海藻、浮游生物及魚蝦等。

B、這是一篇淺顯的事理說明文,闡釋了海洋能成為未來糧倉的主要原因及結果。

C、文章的語言淺顯明白,通俗易懂,適合于初中生閱讀理解,這也是文章的語言特色之一。

D、文章的標題是一個比喻的說法,形象生動,便于理解。

(責任編輯:)

8頁,當前第6頁  第一頁  前一頁  下一頁
漳州市| 茌平县| 崇左市| 清水河县| 阳春市| 雅安市| 南开区| 大城县| 招远市| 钦州市| 邛崃市| 岑溪市| 南乐县| 杂多县| 南京市| 买车| 汝州市| 丹巴县| 浦江县| 涞水县| 策勒县| 渝北区| 军事| 苍溪县| 运城市| 烟台市| 阜宁县| 邻水| 金沙县| 来安县| 平顺县| 商丘市| 彩票| 徐州市| 观塘区| 璧山县| 金川县| 松江区| 靖州| 巫溪县| 武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