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助理醫(yī)師考試大綱-中醫(yī)基礎理論大綱
第一單元 中醫(yī)學理論體系的主要特點
細目一:整體觀念
要點:
1.整體觀念的概念
2.整體觀念的內容
細目二:辨證論治
要點:
1.病、證、癥的概念和關系
2.辨證論治的概念
3.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
第二單元 精氣學說
細目一:精氣學說的概念
要點:
1.精的概念
2.氣的概念
細目二:精氣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
1.精氣的運動與變化
2.天地精氣化生為人
細目三:精氣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要點:
1.構建中醫(yī)學的精氣生命理論
2.構建中醫(yī)學的整體觀念
第三單元 陰陽學說
細目一:陰陽的概念
要點:
1.陰陽的含義
2.事物陰陽屬性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細目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
1.陰陽對立制約
2.陰陽互根互用
3.陰陽交感互藏
4.陰陽的消長
5.陰陽的轉化
細目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要點:
1.在組織結構和生理機能方面的應用
2.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3.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4.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應用
第四單元 五行學說
細目一:五行學說的概念
要點:
1.五行的含義
2.五行的特性和事物與現(xiàn)象的五行歸類
細目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要點:
1.五行相生與相克
2.五行制化
3.五行相乘與相侮
4.五行的母子相及
細目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要點:
1.在生理方面的應用
2.在病理方面的應用
3.在疾病診斷方面的應用
4.在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
第五單元 藏象學說
要點:
五臟、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特點及臨床意義
第六單元 五臟
細目一:五臟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要點:
1.心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2.肺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3.脾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4.肝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5.腎的生理功能與特性
細目二:五臟之間的關系
要點:
1.心與肺的關系
2.心與脾的關系
3.心與肝的關系
4.心與腎的關系
5.肺與脾的關系
6.肺與肝的關系
7.肺與腎的關系
8.肝與脾的關系
9.肝與腎的關系
10.脾與腎的關系
細目三:五臟與五體、五官九竅、五志、五液和季節(jié)的關系
要點:
1.五臟與五體的關系
2.五臟的外華
3.五臟與五官九竅的關系
4.五臟與五志的關系
5.五臟與五液的關系
第七單元 六腑
細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
要點:
1.膽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稱、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
3.小腸的生理功能
4.大腸的生理功能
5.膀胱的生理功能
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細目二:五臟與六腑之間的關系
要點:
1.心與小腸的關系
2.肺與大腸的關系
3.脾與胃的關系
4.肝與膽的關系
5.腎與膀胱的關系
第九單元 精、氣、血、津液
細目一:精
要點:
1.人體之精的概念
2.人體之精的功能
3.人體之精的分類
細目二:氣
要點:
1.人體之氣的概念
2.人體之氣的生成
3.人體之氣的運動與氣化
4.人體之氣的功能
5.人體之氣的分類
細目三:血
要點:
1.血的基本概念
2.血的生成
3.血的運行
4.血的功能
細目四:津液
要點:
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
3.津液的功能
細目五: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要點:
1.氣與血的關系
2.氣與津液的關系
3.精、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4.精、氣、神之間的關系
第十單元 經(jīng)絡
細目一:經(jīng)絡學說概述
要點:
1.經(jīng)絡的基本概念
2.經(jīng)絡系統(tǒng)的組成
細目二:十二經(jīng)脈
要點:
1.十二經(jīng)脈的走向規(guī)律
2.十二經(jīng)脈的交接規(guī)律
3.十二經(jīng)脈的分布規(guī)律
4.十二經(jīng)脈的表里關系
5.十二經(jīng)脈的流注次序
細目三:奇經(jīng)八脈
要點:
1.奇經(jīng)八脈的含義及特點
2.奇經(jīng)八脈的主要功能
3.督脈、任脈、沖脈、帶脈、蹺脈和維脈的循行特點和基本功能
細目四:經(jīng)別、別絡,經(jīng)筋,皮部
(責任編輯:gx)